https://jiaoshi.huatu.com 2024-09-05 15:53 中國教師資格網 [您的教師考試網]
萌芽階段 | ||||||||||
古代中國 | 人物 | 代表作 | 理論/地位 | 主要教育思想 | ||||||
孔子 | 《論語》 (非孔子所著) | 教育作用 | 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| 庶、富、教 | ||||||
教育與個人的關系 | 性相近,習相遠 | |||||||||
教育對象 | 教育公平 | 有教無類 | ||||||||
教學原則 | 因材施教原則 | 朱熹概括為:夫子教人,各因其材 | ||||||||
啟發(fā)誘導原則 | 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(世界最早) | |||||||||
鞏固性原則 | 學而時習之、溫故而知新 | |||||||||
教學方法 | 學思結合的方法 | 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 | ||||||||
教師觀 | 終身學習 | 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 | ||||||||
為人師表 |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 | |||||||||
思孟學派 | 《學記》 | 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,被稱為“教育學的雛形” | ||||||||
教育作用 | 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| 化民成俗,其必由學; 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 | ||||||||
教育與個人的關系 |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 | |||||||||
教學原則 | 教學相長 | 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||||||||
豫時孫摩 | 禁于未發(fā)之謂豫,當其可之謂時,不陵節(jié)而施之謂孫,相觀而善之謂摩 | |||||||||
長善救失 | 教也者,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| |||||||||
課內外相結合 | 時教必有正業(yè),退息必有居學;藏息相輔 | |||||||||
啟發(fā)誘導 | 君子之教,喻也。道而弗牽,強而弗抑,開而弗達 | |||||||||
教師觀 | 師嚴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| |||||||||
獨立形態(tài)教育學的建立 | ||||||||||
人物 | 代表作 | 地位/評價 | 主要教育思想 | |||||||
夸美紐斯 (近代)教育學之父 | 《大教學論》 |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 標志著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| 提出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;首次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和學年制;提出了泛智思想: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;首次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等原則 | |||||||
科學教育學階段 | ||||||||||
人物 | 著作 | 主要教育思想 | ||||||||
赫爾巴特 現代教育學之父 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“傳統(tǒng)教育學派”的代表 | 《普通教育學》 標志規(guī)范、獨立教育學建立 | 一個原則: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二個理論基礎:倫理學、心理學 教學過程三中心:教師中心、課堂中心、教材中心 教學過程四階段論:明了、聯(lián)想、系統(tǒng)、方法 | ||||||||
發(fā)展多樣化階段 | ||||||||||
人物 | 著作 | 主要教育思想 | ||||||||
杜威 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“現代教育”的代言人 | 《民主主義與教育》 | 教育本質:“教育即生活”“教育即生長”“教育即經驗的改造”“學校即社會” 教育目的:無目的論 課程理論:提出了活動課程的理念 教學理論:提出了“從做中學”的教學原則 五步教學法:困難、問題、假設、驗證、結論 新三中心:兒童中心、活動中心、經驗中心 |
推薦閱讀:
責任編輯:欣欣
公眾號
視頻號
小紅書
京ICP備16044424號-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© 2001-2024 huatu.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