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jiaoshi.huatu.com 2024-01-23 16:16 教師招聘網 [您的教師考試網]
一、說教材
《人的認識從何而來》是統(tǒng)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一框題的內容。在學習本框題之前,學生已經學習了唯物論當中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,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了鋪墊作用。從地位來看,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首要的基本觀點,所以學好該框題為后面唯物論的學習打下了理論基礎。
根據對教材地位與作用的分析,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:
1.理解實踐的含義及三個基本特點;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。
2.通過對實踐是認識的來源、認識發(fā)展的動力、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、認識的目的等學習,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。
3.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,樹立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唯一標準的觀點,自覺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,指導實踐。
依據以上對于教材內容與作用的分析以及對于教學目標的分析,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了解實踐的含義及其三個基本特點。難點是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。
二、說學情
高二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,但有待進一步提高。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多停留在感性階段,缺乏理性的思考。因而在教學設計階段要選擇貼近學生、貼近生活的素材創(chuàng)設教學情境,依據學生認知水平從而設計富有梯度的研究問題,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。
三、說教法
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,我將主要以引導啟發(fā)法為主,同時融合案例分析法、討論法,設置情景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。
四、說學法
我確定如下學法:案例分析法與小組討論法相結合、情景教學法,探究法等。
五、說教學過程
(一)古詩導入
在上課伊始,我會通過多媒體播放陸游: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功夫老始成。紙上得來終覺淺,得知此事要躬行。請學生邊看古詩邊思考,這里的躬行是什么意思?
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:紙上得來的始終覺得不夠深入,只有自己親身實踐,我們的認識才能夠深入,因此這節(jié)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人的認識到底從何而來。
之所以這樣設計,是因為古詩能夠體現(xiàn)綜合性,并且古詩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興趣。
(二)新課講授
1.實踐的含義
實踐的含義相對比較簡單,所以我會用多媒體展示:蜜蜂筑巢、教師教課、交警處理交通等,請學生思考以上哪些屬于實踐活動?
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: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。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,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。實踐是一種直接現(xiàn)實性活動,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變成現(xiàn)實的存在。
這幾幅圖片很容易幫助學生明確,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的,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。
2.實踐的特點
對于這個知識點,我首先用多媒體展示視頻:陳薇院士分享新冠病毒疫苗研制過程,請學生邊看視頻邊思考新冠疫苗研制工程所需要的因素有哪些?
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:新冠疫苗需要人去研制,研制的對象是客觀世界、而研制的手段也是人在不斷實踐中得來的,因此不管是實踐的主體、實踐的對象、實踐的手段他們都是客觀的。
之后繼續(xù)用多媒體繼續(xù)展示案例:案例一:黑猩猩滅火的實驗,在人們的訓練下黑猩猩可以打開水龍頭進行滅火,但是把黑猩猩放到船上,黑猩猩就不知道如何滅火了。案例二:《愚公移山》的故事有人聽后認為,愚公的精神是令人欽佩的,但是他畢竟太愚,為什么不用炸藥、車運呢?
請學生結合這兩則案例繼續(xù)思考,這兩則案例說明實踐還具有什么特點?請同桌兩人為一個小組,給學生5分鐘時間交流討論。
在學生回答之后總結: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,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;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,實踐不是單個人的活動,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人的活動,并且實踐受到歷史因素的制約。
通過一個視頻兩個案例幫助學生明確實踐的特點,從而攻克本節(jié)課的重點。
推薦閱讀:
責任編輯:欣欣
公眾號
視頻號
小紅書
京ICP備16044424號-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© 2001-2024 huatu.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